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6550
Title: | 非農藥防治技術與資材-天然植物萃取物 | Authors: | 謝廷芳 | Issue Date: | Dec-2021 | Publisher: | 農業試驗所 | Related Publication(s): | 農業試驗所特刊第235號 | Start page/Pages: | 77-96 | Source: | 作物病害之非農藥防治實務專書 | Abstract: |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植物體內富含許多特殊的抑菌物質,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可抑制多種植物病原菌,是開發植物源保護製劑 (natural plant protectants derived from plants) 或植物源農藥 (botanical pesticides)的天然素材。植物源保護製劑或植物源農藥屬於生物農藥範疇的一個分支,為利用植物所含的穩定有效成分,按一定方法對目標植物進行施用後,以降低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種天然植物源植物保護製劑。植物源保護製劑成分複雜多變,通常是植物有機體的一部份或全部,依植物種類與來源不同,可能含有生物鹼、糖苷、毒蛋白質、揮發性香精油、單寧、樹脂、有機酸、酯、酮、萜等各類物質。全世界可作爲植物源保護製劑應用的植物約有二千種以上。就中國大陸而言,多數是由中草藥中發掘出來的,其中已知可用於調配植物源保護製劑的植物種類約500 種。植物源保護製劑的種源十分廣泛而豐富,但被利用者微乎其微,僅魚藤酮、苦參鹼、煙鹼、楝素、藜蘆鹼、茴蒿素、木煙鹼、苦皮藤素、苦豆子總鹼等被少數農藥公司所開發生産,用於防治作物害蟲。中國大陸利用植物性資材防治作物病蟲害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有目的、科學地進行開發利用則是近二十年的事。目前中國大陸用於防治作物病害的植物主要有大蒜、板藍根、商陸、大黃、連翹、苦楝等幾十種;有些天然植物成分已被研發成商品,如市售的大蒜素、中草78 第一部/非農藥防治技術與資材藥製劑「912」、MHll-14 可濕性粉劑等,並推廣給農民使用。依據我國科技政策中心科技產業資訊服務-熱點專輯的資料,中國大陸在1987−2004年間已登錄核可的植物源農藥專利達196 項。另外,德國研究利用虎杖(Reynoutria sachalinensis) 萃取液對數種作物之白粉病及灰黴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並在美國以商品名Milsana® 登錄使用。本文旨在廣泛蒐集有關植物萃取物抑制植物病原菌或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並提出目前發展的現況,並分享本所在開發植物源保護製劑的成果,以饗讀者。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6550 | ISBN: | 978-626-7100-33-2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植物病理組 |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特刊235-7 .pdf | 13.43 MB | Adobe PDF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