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6604
Title: | (特140號)木瓜栽培管理手冊 | Authors: | 李文立 | Keywords: | 木瓜;栽培 | Issue Date: | Oct-2009 | Publisher: | 農業試驗所 | Start page/Pages: | 1-83 | Source: | 木瓜栽培管理手冊 | Abstract: | 木瓜又名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屬番木瓜科 (Caricaceae ) ,番木瓜屬(Carica)。番木瓜科共有 4 個屬 31 個種;其中番木瓜屬有 22 種,僅原產於熱帶美洲的番木瓜具有食用性。木瓜在 17 世紀時由西印度群島引進亞洲,清朝末年再由中國大陸引入,在台灣栽培已有百年歷史, 1940 年前因為木瓜品種不佳且栽培技術未提升,所生產的木瓜品質不理想,常被應用於副業栽培,栽培面積僅約300公頃。隨著品種改良、栽培技術改進,品質提升及營養價值被確認後,消費需求量增加,栽培面積也逐漸擴大。由於木瓜栽培容易、生長迅速,從栽植到結果僅需 9-10 個月就可收穫,總產量高且全年不間斷的結果,使木瓜成為台灣重要經濟果樹之一。曾經於 1975 年外銷日本,頗受歡迎,但於 1980 年代,木瓜輪點病毒入侵台灣,在缺乏有效防治對策下,病毒病蔓延非常快速,全台木瓜園幾乎無一倖免,不僅影響木瓜產業,也改變了農民的生產模式,使木瓜的栽培方式由多年生變為 1 年生,同時單位面積產量急遽下降,品質降低,生產者經常血本無歸,消費者也常購得價格高昂且品質低劣的果實,雙方互蒙其害。為了防治輪點病毒病,過去鳳山分所曾推廣套袋、玉米間作及接種弱病毒的交叉保護法 (cross-protection)來延遲並降低發病率,但在嚴重發病區域,這些方法的成效有限。1981年分所曾推出耐病毒病之〝台農5號”,因其果實品質略遜於台農2號,消費者不易接受,推廣不易。直至1988年鳳山分所推廣利用網室栽培防止蚜蟲傳播病毒病之防治方法,木瓜生產始趨於穩定,才使此產業恢復生機。木瓜肉質甜美,營養價值高,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礦物質及維生素外,更含有幫助消化之木瓜酵素(papain)成分。市場常見的木瓜牛奶,更是消暑解渴、物美價廉的飲料,深深受到消費大眾的喜愛。而木瓜果實除可鮮食或入菜外,也可做為飼料、增色劑或利用醃漬、製罐、果汁、果醬、蜜餞、釀酒等加工方式或採取木瓜酵素供作肉類軟化劑。毛織和皮革業、醫業和化妝品等多用途的應用,更使其成為兼具營養、保健及美容等效果的優良果品。 台灣的木瓜栽培往往因為颱風、豪雨、種苗不純、植株性別不易判別、栽培方法、施肥不當、畸型果百分比率高、果面凹凸腫瘤狀及輪點病毒病危害等問題,造成木瓜生產上產量及品質下降。本手冊就木瓜栽培、木瓜品種的分類、生長環境、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採收後處理等各項問題加以探討說明,並提出因應之道,供木瓜栽培業者參考。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6604 | ISBN: | 978-986-02-0551-0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3.農業試驗所特刊(1958~迄今)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