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9657
Title: | 環境及遺傳因子對小麥蛋白質及胺基酸組成之影響 | Authors: | 謝順景 | Issue Date: | Jan-1977 | Publisher: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Journal Volume: | 5 | Journal Issue: | 1 | Start page/Pages: | 46-59 | Source: | 科學發展 | Abstract: | 本研究對於可能影響蛋白質變異的各種因素:如營養供給狀態、栽植密度、種子之大小、株間、株內及穗內蛋白質含量等加以研討,並提供蛋白質分析用材料之適當取樣方法,以利高蛋白質小麥品種之育成。試驗結果得知,小麥在同一試區內,蛋白質之含量不但在不同株間有顯著之差異,在株內亦有差異;在同一株內,第一穗之蛋白質含量最低,其變異量亦最小,其值按第一、第二、第三穗之次序增大。各分?之長度與蛋白質含量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關係,麥粒重與蛋白質之間亦有顯著的負相關關係,種子產量與蛋白質含量之負相關關係不顯著,密植可以減少蛋白質含量,同時亦可減少其變異。砂耕法並不能減少由環境影響所致的蛋白質之變異。中國春小麥之斷臂二染體 2A(S) (Ditelocentics 2A(S) 及單染色體 (2A)(Monosomics 2A)之胚乳蛋白質分析結果得知,斷臂二染體 2A 之蛋白質含量為 20%,較中國小麥(14.5%)為高,其增加指數為 136~138 之多,此即表示斷臂二染體 2A 染色體之長臂(long arm)上可能有抑制蛋白質合成之基因(Inhibitory gene)存在。斷臂二染體 2A(S) 系統之離胺酸(Lysine)含量亦較原品種增加甚多,其增加指數為 123~134 之高,表示小麥在 A gnome 之第二染色體之長臂上亦有抑制合成離胺酸之抑制基因存在。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9657 https://ejournal.stpi.narl.org.tw/index/volueItem/detail?id=EC75BB61-0964-4D8A-842F-42F4E2AFA861 |
ISSN: | 0250-1651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作物組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