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4402
Title: | 台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之現況及展望 | Authors: | 林俊義 | Issue Date: | Sep-1999 | Publisher: | 農業試驗所 | Related Publication(s): | 農業試驗所特刊第88號 | Start page/Pages: | 1-16 | Source: | 堆肥製造技術 | Conference: | 堆肥製造技術研習會 | Abstract: | 生物技術的範圍很廣,凡經由人為操作方式,控制、改變或調節生物之分化、生長、發育,甚至產生變異,而達到生物品種改良之最終目的,所使用之技術或方法均可稱為生物技術。狹義的生物技術則指利用組織培養或基因操作,進行生物品種改良與促進生產之技術。目前傳統品種改良及生產技術,正遭遇瓶頸或進展有限,已無法趕上糧食的需求,必須尋求較有效之生產方式。如何應用生物技術,突破現有品種改良及生物產品之生產障礙,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農業科學家所須解決的問題。行政院亦於八十四年頒訂「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積極推動關鍵性之生物技術,擬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生物技術產業之研發、製造與營運中心。 生物技術在農業上之應用範圍很廣,可概分為組織培養及分子生物二個領域。組織培養可應用於(l)利用生長點或莖頂培養去除病毒生產健康種苗;(2)利用無菌苗或懸浮細胞培養進行種原保存及引種;(3)利用試管授精及胚胎培養技術可將野生種之優良特性轉移至栽培品種;(4)花葯培養生產單倍體,可加速品種純化、縮短育種時程;(5)組織培養技術可生產具研究與商業價值之突變體;(6)原生質體或細胞融合可生產種間雜種或創造新種;(7)胚狀細胞可用以生產人工種子或進行基因轉殖。分子生物技術之應用包含(l)建立基因圖譜並進行基因分離;(2)創造新品種或新性狀,如新花色及具抗病、蟲特性之品種等;(3)調節基因表現促進作物生長或延遲老化;(4)生產作為生物農藥或肥料之生物製劑;(5)植物病原菌之偵測與診斷;(6)利用轉殖植物生產高附加價值之疫苗或重要代謝產物;(7)利用分子生物技術進行種源鑑定及品種專利保護。生物技術之應用範圍廣泛、潛力無限,必須積極開發研究,方能面臨未來農業之衝擊。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4402 | ISBN: | 957-02-5038-0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所長室 |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publication_no88-02.pdf | 3.49 MB | Adobe PDF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