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5562
Title: | 台灣馬鈴薯與番茄晚疫病之發生現況與探討 | Other Titles: | Current status of potato and tomato late blight in Taiwan | Authors: | 蔡志濃 劉瑞芬 安寶貞 林筑蘋 蔡惠玲 |
Keywords: | 晚疫病;基因型;配對型 | Issue Date: | Dec-2019 | Publisher: | 中華民國植物保護學會; 中華民國植物病理學會; 台灣昆蟲學會 | Journal Volume: | 61 | Journal Issue: | 4 | Start page/Pages: | 1-9 | Source: | 植物醫學 | Abstract: | 晚疫病是國際間馬鈴薯及番茄的重要病害,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經常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台灣自1908年即有晚疫病之記載,但病害在早年一直不嚴重,僅發生於夏秋季高山地區與冬春季濕冷之東北部,當時的菌系為基因型US-1 (舊菌系,A^1配對型)。1997年12月在台中后里地區爆發嚴重之馬鈴薯與番茄晚疫病後,兩個月內病害遍及全台,並導致馬鈴薯主產區由台中后里南移至雲林斗南地區,目前已經證實病害發生係因強毒性US-11基因型新菌系入侵之結果,該菌系為A^1配對型、致病性強(新菌系對馬鈴薯與番茄均具強毒性;舊菌系分為馬鈴薯菌系與番茄菌系,致病力相對新菌系較弱,馬鈴薯菌系雖可危害番茄,但番茄菌系不危害馬鈴薯)、耐高溫(新菌系之最高生長溫度為28-29℃;舊菌系為24-25℃)、生長快速、及抗化學農藥滅達樂。其中滅達樂對新菌系菌絲生長抑制濃度(EC50)平均約為200-400 mg/L、舊菌系為0.001-0.005 mg/L,抗藥性提高4-40萬倍。自1997年底至2015年本研究分離的晚疫病菌共有1,766株,均為A^1配對型、強抗滅達樂,且目前已分析RG57基因型者均屬於US-11,顯示目前台灣尚未出現A^2配對型及其他基因型之晚疫病菌株。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5562 | ISSN: | 0577-750X | DOI: | 10.6716/JPM.201912_61(4).0001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植物病理組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