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4456
Title: | 台灣菇類產業發展現況 | Authors: | 陳宗明 | Keywords: | 菇類;發展 | Issue Date: | Oct-2011 | Publisher: | 農業試驗所 | Related Publication(s): | 農業試驗所特刊第155號 | Start page/Pages: | 25-31 | Source: | 菇類產業發展研討會專刊 | Conference: | 菇類產業發展研討會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
Abstract: | 台灣菇類產業發展已逾百年之歷史,自1909年起即有香菇椴木人工栽培之紀錄,菇類產業發展至今已有10餘種菇類常見於國人日常生活中,如香菇、洋菇、木耳、金針菇與杏鮑菇⋯等。菇類產業最初之發展雖係香菇椴木栽培為主,但在政府大力推行洋菇產業同時,也活絡國內食用菌產業,雖然洋菇產業在1980年後逐漸沒落,但取而代之的香菇與金針菇產業,至今仍是國內最重要的兩種菇類產業,而今雖有許多新興菇類之崛起,如杏鮑菇、秀珍菇、鴻喜菇與美白菇⋯等,然香菇與金針菇之產值與產量仍居菇類產業前二名,而整體菇類產業之產值目前已逾73億新台幣,佔整體蔬菜產業之15%。近年來菇類市場價格常受韓國菇類產品低價傾銷而影響,其中以金針菇與杏鮑菇影響最甚,追究韓國能低價傾銷之因素,可能與韓國近年來大量使用液態菌種,造成該國產量大增有關,實值得有關研究單位加以重視;而香菇價格過去曾受大陸走私香菇之影響,但近年來有關單位加強走私之查緝與鑑定,也使得香菇價格穩定,讓農民受益良多。然近年香菇、秀珍菇、木耳與杏鮑菇等菇類產業因菌種老化或弱化等問題,導致整體收益受損,因此針對菌種活力鑑定與新品種選育或引進實是相當重要之課題,然綜觀國際上重要菇類生產國如中國、日本與韓國等,對於菇類研究皆有相當大之團隊在進行,而與我國現有菇類研究人力相比,國內菇類研究單位實應調整其編制,擴增研究之人力與物力,如此方有利於解決我國菇類之現況與未來之發展。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4456 | ISBN: | 978-986-02-9730-0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植物病理組 |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no155-4.pdf | 1.75 MB | Adobe PDF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