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4804
Title: | 百合Plantago asiatica mosaic virus 特性及其防治策略 | Authors: | 陳金枝 | Issue Date: | Sep-2015 | Publisher: | 農業試驗所 | Related Publication(s): | 農業試驗所特刊第184號 | Start page/Pages: | 127-136 | Source: | 台灣新浮現之重要作物病害及其防治研討會專刊 | Conference: | 台灣新浮現之重要作物病害及其防治研討會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Important New Emerging Crop Diseases Taiwan and Their Controls |
Abstract: | 百合為我國具經濟重要性之切花產業,種球主要由國外進口,病毒可能隨進口帶毒種球而引進國內,造成國內百合栽植與生育品質之風險。國際間記錄上共有十餘種病毒可危害百合。近年來國際間之百合種球繁殖生產,深受車前草嵌紋病毒(Plantago asiatica mosaic virus,簡稱PlAMV)之危害而影響百合種球品質及其切花產值。2003年間,由日本學者首次證實PlAMV可感染百合,造成百合植株葉片呈現黃化壞疽型病徵,嚴重影響植株之生育與開花品質。2011年初於國外進口之百合種球檢出PlAMV,此病毒亦為受百合種球輸出及進口國高度重視之病毒病害,已被台灣規範為百合重要檢疫病毒。PlAMV首次於1976年在前蘇聯之車前草(Plantago asiatica) 上發現並命名,為Potexvirus 屬病毒成員,寄主範圍廣,可經由汁液機械傳播予健康株,目前未有蟲媒傳播之紀錄,於百合上主要藉由帶毒種球繁殖與行銷而於國際間傳播。受PlAMV感染之百合植株全株帶有病毒,各部位(根系、球根、莖部、葉部及花等) 均有濃度不均之病毒存在。帶毒母球為病毒病發生之首次感染來源,田間發病株透過切花工具機械傳播或因種球留種則可能會導致此病害本土化之風險。國內已自行開發可檢測PlAMV之免疫檢測用抗血清及核酸分子檢測用引子對等相關檢定技術,可精確掌握此病毒之診斷鑑定及建立其標準取樣提升病毒檢出率,相關檢定技術並已應用於強化對此病毒之防檢疫監測,配合防檢局政策防堵病毒隨種球而輸入國內,以及於田間防疫監測以掌握此病毒之發生概況。PlAMV帶毒種球種植後,發病與病徵表現受栽培環境及不同品系而有差異,於特定品系發現帶病毒植株其病徵不顯現之現象,必須配合生化檢測方能確認PlAMV之發生,尤其進口種球必須直接檢定方能掌握帶病毒與否。高溫對PlAMV病毒有破壞性而降低其感染力;日曬及泡水處理百合罹病組織可達到降解病毒之效果。因應PlAMV特性,田間防疫措施可行方式包括拔除及銷毀病株、切花專用刀剪及不留二代球、田土充分翻犁與日曬、淹水及水田輪作、土壤蒸汽消毒等。國內政府單位已對PlAMV病毒實施嚴密把關之防檢疫措施,以提升國外百合種球輸入國內之品質,宣導農民百合種植於田間栽培期間之相關防治措施,以能確保國內百合切花產業之永續發展。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4804 | ISBN: | 978-986-04-5982-1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植物病理組 |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no184-13.pdf | 862.64 kB | Adobe PDF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