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5738
Title: | 防疫檢疫上象鼻蟲科昆蟲之鑑定 | Authors: | 吳文哲 石憲宗 |
Keywords: | 鞘翅目;象鼻蟲科;鑑定;植物;檢疫;防疫 | Issue Date: | 19-Oct-2006 | Publisher: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 Start page/Pages: | 11-19 | Source: | 植物重要防疫檢疫害蟲診斷鑑定研習會專刊(六) | Abstract: | 象鼻蟲為昆蟲綱、鞘翅目、象鼻蟲總科(Curculionoidea)成員統稱,無論是物種數目、地理分布、寄主範圍乃至棲所利用,其繁異複雜的程度,皆位居昆蟲綱之首。已定名的象鼻蟲總科約有6萬種,其物種數目所佔比例,在動物界排名第一,其中以熱帶區系的種類最具多樣化。本類昆蟲分布範圍極廣,在北極或南極極圈區域,亦可發現其蹤跡。象鼻蟲的幼蟲期及成蟲期,其口器型式均為咀嚼式,絕大多數象鼻蟲取食植物 為主,是為植食性昆蟲,寄主範圍廣泛,含括單子葉、雙子葉、蕨類、苔蘚等各類植物界所屬的植物,其利用部位包含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乃至收穫後之植物乾燥產品(如穀物、乾果等);有些類群為菌食性,取食菌類的菌絲營生;有些類群則取食植物的腐植質。在人為經營的生態系中,象鼻蟲亦為最常見的昆蟲,諸多種類在農、林、牧業所屬之重要經濟作物當中,均為地區性或國際性知名的重要害蟲, 例如甘藷象鼻蟲(Euscepes postfaciatus),甘藷蟻象(Cylas formicarius),檬果象鼻蟲(Cryptorrhynchus gravis),早熟禾象鼻蟲(Listronotus maculicollis),米象(Sitophilus oryzae),玉米象(S. zeamais),苜蓿象鼻蟲(Hypera postica)等。其中,因部分種類可隨交通運輸或其他傳播途徑,進行族群擴散,影響經濟與自然生態平衡甚巨,以EPPO 為例,至少列出16 種具檢疫重要性的象鼻蟲種類,我國則列有5 種。本文將以簡介象鼻蟲總科與象鼻蟲科的外部形態診斷鑑定特徵為主,使第一線檢防疫人員,在日後可藉此有效判定本類昆蟲,再透過我國各地的診斷鑑定服務站協助鑑定,根據鑑定結果,針對自國外輸入之農、林、牧業進口產品所檢出的象鼻蟲,依我國法規採取必要的檢疫措施,降低檢疫害蟲入侵境內的風險;針對為害國內農作物的象鼻蟲,亦可依據鑑定結果,找尋既有的防疫資訊,或擬訂有效的防疫措施,提升農產品之產量與品質。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5738 https://www.baphiq.gov.tw/userfiles/02(7).pdf |
ISBN: | 978-986-00-6782-8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5)應用動物組 |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index.html | 21.94 kB | HTML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