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8100
Title: | 鳳梨品種改良回顧及未來展望 | Authors: | 張清勤 官青杉 |
Issue Date: | Dec-2001 | Publisher: | 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 | Related Publication(s): | 農業試驗所特刊第97號 | Start page/Pages: | 1-14 | Source: | 台灣鳳梨品種改良與病蟲害管理研討會專刊 | Conference: | 台灣鳳梨品種改良與病蟲害管理研討會 | Abstract: | 本省鳳梨品種改良工作早年以雜交育種選育出台農1號至8號及11號等品種,其中台農4號、6號及11號為鮮食品種,其餘為加工用品種。1980年代本省鳳梨產業型態由「加工外銷」轉為「鮮食內銷」當時主要的栽培品種為台農4號、6號及11號等鮮食種,但因生產季節過於集中,品種特性相似,無法滿足消費者之要求,因此在農政主管機關的全力支持下,著手進行鮮食品種選育工作。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自1975年起重新投入鳳梨品種改良工作,利用雜交育種及株系選拔等方法,進行鳳梨新品種選育,迄今共雜交257個組合,3,346株(果),收擭種子106萬粒,培養實生苗31萬餘株,經選拔結果,初選優良個體53株(系),其中C64-7-13、C65-4-783、C69-4-381、C67-6-740及C66-4-744等品質優良,分別於1994起先後命名為台農十三號(冬蜜鳳梨)、十六號(甜蜜蜜鳳梨)、十七號(金鑽鳳梨)、十八號(金桂花鳳梨)及十九競(蜜寶鳳梨)。另外在開英種株系選拔上,自1975至1981年間在鳳梨主要產區進行開英種優良單株選拔,共選擭2,175株系,種苗7,501株,經初步選育共選出565-209、566-149等12優良株系。 未來為因應加入WTO後對鳳梨產業之衝擊,應繼續朝向鮮食品種選育,以果實品質佳、抗病力強、適合秋冬季生產之品種為主。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8100 | ISBN: | 957-02-9837-5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園藝系 |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publication_no97_4.pdf | 4.53 MB | Adobe PDF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