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6503
Title: | 台灣藥用真菌的發展現況 | Authors: | 陳勁初 | Keywords: | 靈芝;樟芝;桑黃;猴頭菇;蟬花 | Issue Date: | Oct-2016 | Publisher: | 農業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 Related Publication(s): | 農業試驗所特刊第197號 | Start page/Pages: | 71-86 | Source: | 菇類生技產業研討會專刊 | Conference: | 菇類生技產業研討會 | Abstract: | 藥用真菌在此一詞乃相對於食用真菌,代表強調功效的一群,以區別著重口味的食用菇類,而非專指取得藥品證號的菇菌類。所以以機能訴求的保健食品用菇類乃成藥用真菌主流,從1980年代興起的靈芝,1990年代的冬蟲夏草,到2000年的樟芝,巴西磨菇等各領風騷若干年。雖然素材高峰期已過,卻未曾消失,仍然深植人心,擁有死忠的基本客群。 睽諸過往興替的各種菇類素材,大多與抗癌訴求相關。概因是西醫無法有效治療,病人抱持姑且一試,而且相對無西藥之副作用,所以以輔助療法的概念成為市場寵兒。2000年以後由於健康食品管理法的通過,審核制度的完整建構,藥用真菌無可避免的參與時代潮流,故諸如護肝、免疫調節、延緩老化、降血壓等功效的產品逐一冒出。但在代謝症候群方面,由於台灣健保給付完善普及,西藥領用便宜且療效快,故在三高的保健食品市場未如預期的豐收。 事實上從樟芝以後,台灣業界就一直企盼能有下一個接棒產品,然十餘年過去(註:筆者公司樟芝王產品於1999年底上市),尚未見有明朗的發展,這期間有蛹蟲草之竄起,但僅曇花一現,甚至有多家廠商關門。桑黃則是另一個受期待的題材,但迄今仍未被消費者廣泛認知。木耳與銀耳則是近年來廣受民眾接受,兩者大抵以食品型態銷售,強調養生概念,相對於眾多以抗癌為訴求的菇類,以抗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猴頭菇菌絲體及以保腎、護眼為重點的大蟬花則漸漸發展成熟,此三種疾病與癌症類似,同樣在西藥上少有顯著的效果,且在可見的未來,將有大量的需求,趁早佈局或可將台灣的藥用真菌推廣到國際。 |
URI: | https://scholars.tari.gov.tw/handle/123456789/16503 | ISBN: | 987-986-05-0378-4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4)植物病理組 |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no197-7.pdf | 582.82 kB | Adobe PDF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